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

2023

[01] 田锋.基于3D-CZT探测瞬发伽马的BNCT实时硼浓度监测与剂量分布评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2] 王继宇.同位素热光伏系统的热-光利用提升和失配损耗降低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3] 宗明洁.InGaAsP空间太阳能电池的质子/中子辐照损伤效应及其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4] 熊飞旭.X射线通信的非线性失真补偿和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5] 钟静.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辐照损伤监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6] 李昌源.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空间用高熵热电材料辐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7] 芮月浩.具有自愈合与辐射屏蔽功能的氰酸酯复合材料设计制备与辐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8] 赵胜.面向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图像生成方法及其在剂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09] 狄兴.基于碳量子点-切伦科夫增强效应的 放疗剂量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0] 赵艺淇.空间堆自适应调节辐射散热系统的设计与散热特性分析[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1] 杨晨皓.月表核动力系统斯特林循环能量转换与瞬态响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2] 孟凯.基于辐射光电神经网络的高速X射线图像实时识别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3] 莫洪.核应急用车载全身计数器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4] 王超.γ射线与光谱编码孔径一体化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5] 苗恺.基于电子倍增的调制脉冲 X 射线源设计制备与性能测试[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6] 何宇航.辐致光伏效应核电池的光电响应与荧光发射增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7] 邱天元.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分布式辐射测量与光纤辐射敏感性增强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8] 印俊秋.仿脉冲星导航的X射线信标定位方法及其系统探测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19] 赵桓妤.Bi2Te3和PbTe基热电材料与器件研制及其性能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20] 杨华锦.28nm非易失性FPGA单粒子瞬态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21] 宋永念.40kWt级火星表面液态熔盐堆物理与热工耦合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22] 邬仁耀.核素成像用机械准直康普顿相机的设计、验证与重建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3.


2022

[01] 徐建锋.基于三个靶点的核素偶联新型药物的设计与评价[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2] 龚频.小型无人机机载核辐射监测系统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3] 陈文轩.一种应用于空间X射线通信的高速混合调制解技术与信道估计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4] 陈兆群.基于质子实验数据的FPGA重离子SEU截面预估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5] 冯兆鹏.X射线通信用调制X射线源优化制备及预失真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6] 耿振龙.沉淀强化NiFeMnCrAlTi高熵合金机械性能与耐辐照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7] 侯振峰.基于康普顿相机的BNCT硼浓度监测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8] 李松原.共晶高熵合金AlCrFeNiTix的力学性能及辐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09] 李勇.3D-CZT探测器的分段能量校正与亚像素定位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0] 毛建伟.BNCT适形束流整器的优化设计及其关键慢化材料的辐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1] 孟彩峰.同位素热光伏电池核壳结构热辐射器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2] 齐婕.硼中子俘获治疗诱导DNA损伤的微纳尺度生物效应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3] 王一洋.X射线通信用准直聚焦光学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4] 吴孙慈.基于强度深化学习的移动机器人寻源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15] 叶马恒.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中子/伽马在线甄别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2.


2021

[01] 刘凯.mW级紧凑型小体积同位素温差电池的设计制备与性能优化[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2] 袁子程.热电厚膜集成的微型放射性同位素温差电源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3] 邵文成.精确质子放疗关键剂量学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4] 叶黄锋.两种基于光栅波长偏移效应的辐射剂量测量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5] 党鹏.基于X射线通信的火星黑障区定位方法研究及系统探测端研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6] 姜同心.β辐致光伏效应核电池的性能增强与服役退化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7] 高静.FeNiCr系奥氏体钢和高熵合金辐照损伤中的晶界效应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8] 徐德新.选区激光熔化成形LaB6增强316L不锈钢的制备与抗辐照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09] 申尚昆.碳间隙固溶型FeMnNiAlCr高熵合金的制备及其辐照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10] 马劲超-高压氙屏栅电离室的能量分辨率影响机制的模拟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11] 沈小磊_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空间伽马暴编码孔径成像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12] 徐品源-基于旋转光纤阵列的剂量场分布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13] 刘缓.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核素成像质量评估与剂量计算[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


2020

[01] 林基伟.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不锈钢氢/辐照损伤及其耦合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2] 周围.黑障区X射线通信链路特性与调制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3] 吴韶鹃.呼吸运动和动态硼分布对硼中子俘获治疗剂量学影响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4] 张锐.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编码孔γ相机成像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5] 梁大戬.面向无人机放射性监测应用的人工智能γ谱识别分析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6] 王泽宇.无人旋翼机机载放射性气溶胶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7] 王紫博.28nm特征尺寸SRAM型FPGA单粒子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8] 张欣欣.基于面元人体模型的硼中子俘获治疗二次癌风险评价及其规律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09] 彭聪.NAND型Flash存储器质子单粒子效应及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10] 刘健.碳纳米管阵列黏附材料与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的辐照效应与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11] 杭爽.高速调制脉冲X射线源技术及火星X射线通信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0.


2019

[01] 许志恒.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的制备工艺、性能优化与效应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2] 张旭东.基于蛋白质辐照损伤效应规律的宽量程生物剂量计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3] 高乐.HPXe 探测器数字多道系统研制及其基线漂移问题的算法修正[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4] 陈旺.钙钛矿量子点光谱调控的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5] 郭潇.60Coγ辐射伏特/光伏双重效应多级同位素电池的优化设计与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6] 纪路路.镍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喷射电沉积制备工艺及辐照损伤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7] 靳占刚.多级结构双重效应同位素电池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8] 李俊琴.碲化铋基热电薄膜材料电化学制备及其在同位素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09] 孙翔宇.选区激光熔化成形316L不锈钢的离子辐照损伤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0] 颜媛媛.空间卫星用GaInP/GaAs/Ge太阳电池辐照损伤效应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1] 张峥嵘.不同换能单元的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设计制备及性能优化[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2] 黄海.镍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辐照损伤行为及其微观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3] 舒迪昀.切伦科夫效应在先进放疗剂量质量保证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14] 李欢.面向空间通信的新型调制激光等离子体X射线源及应用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2018

[01] 张云.镍基泡沫金属中子屏蔽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制备[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02] 陈托.磁场条件下多界面的空间高能电子屏蔽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03] 艾遥.基于切伦科夫光成像的核素治疗剂量监测及改进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04] 何建平.基于神经网络的快速核素识别与低本底解谱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05] 韩镇阳.基于FPGA的新型LaBr3数字化谱仪研究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06] 龚春慧.硼中子俘获治疗中硼浓度在线实时监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2017

[01] 郁海燕.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硼中子俘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剂量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02] 倪敏轩.可快速固化聚氨酯基辐射屏蔽复合材料及其关键应用组件研发[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03] 闻良生.旋翼机机载辐射监测系统关键硬件及控制逻辑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04] 黄茜.旋翼机机载辐射监测系统关键控制程序及应用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05] 柴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06] 王鹏.无人机机载重大核事故应急放射性监测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


2016

[01] 曹叶.辐射环境下HPGe-LaBr3双探测器系统的能谱修正算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2] 孟佳.NH-UAV无人机航空辐射监测系统的最小可探测活度浓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3] 王昊.辐致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的温度和真空度效应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4] 刘敏.辐照条件下N型单晶硅电池与染料敏化电池的性能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5] 柴浩.硅胶基柔性辐射屏蔽复合材料的研制及性能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6] 陈飞达.新型铬/钨纳米金属多层膜复合材料辐照损伤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7] 耿长冉.辐射仿真人体面元模型的建立及其质子治疗和空间辐射剂量学应用[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08] 李军.基于Varian clinac-IX直线加速器放疗系统的技术分析和临床剂量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6.


2015

[01] 刘云鹏.β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电池的设计、制备及环境因素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02] 洪亮.β辐致光伏效应同位素电池的设计、制备和温度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03] 杨雅慧.Fe、Ni金属单质与Fe-Ni金属纳米多层膜的辐照损伤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04] 侯笑笑.切伦科夫效应生物成像技术的物理机制与改进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

 

2014

[01] 陈立新.脉冲反应堆过冷沸腾传热特性与堆芯空泡份额计算方法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02] 龚春慧.无人/载人航空器辐射监测探测器性能参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4.

[03] 丁丁.核电安全监控系统中基于FPGA的DVB-CI通用接口设计与实现[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013

[01] 谢芹.用于BNCT的IHNI反应堆中子学参数研究及细胞剂量精细计算[D].兰州:兰州大学,2013.

 

2012

[01] 倪昕晔.医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材料楼407室

E-mail:iint@nuaa.edu.cn
Tel/Fax:(+86) 025-52112908-804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9

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