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针对理想与信仰的主题,核心党支部于2021年12月9日组织IINT课题组研究生在图书馆北阅览室观看清华题材记录电影——《大学》。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电影化的叙事呈现了四位清华人的人生选择。刚刚经历高考的洗礼,终于考入目标学府的00后大学生严韫洲,不畏学业的繁重,永远保持着“我想冲满分”的劲头努力学习;在清华园潜学9年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梦想是成为一名干实事的村官,他挥别曾经的象牙塔,坚定践行“要去基层地方政府服务,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选择回国入职清华大学天文系,抱着中国人一定要发展自己的设备和技术的信念,坚定不移地推动宽视场光谱巡天望远镜的建设与发展;耄耋之年的钱易院士,六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清华的三尺讲台,一生只做两件事:教育和环保。影片激励人心之处引发了同学们激烈的反响!
李松原:在电影中我看到了四个人有着各自的选择,走向不同的道路,但是他们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我们当代青年,就应该立大志,成大事,把自己的道路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让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需要的地方。
宗明洁:“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看完《大学》这部影片后,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大学》记录了清华四个人的追求和选择,虽各不相同,但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以及奉献的精神。像他们这样奋斗的人中国还有很多,正因为有他们,中国才能日益强大。
宋金霖:“做一件事真的是太难了,但只要有意义就要坚持下去”,我想,这是《大学》中四个主人公相似的特点。虽是清华园中的故事,但也值得尚在大学中的我们深思。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当下做的事情是否是有意义的,是否还在坚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与人生方向。《大学》无疑给身处迷茫中的我带来了勉励与启迪。
王艺博:观看了《大学》这部电影,看到清华同学心怀理想,努力奋斗的记录,看到不懈耕耘的老师,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思考,到底如何看待人与生活,人与世界的关系,个人理想与追求,个人价值与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作为灯塔,没有忘我的精神,与不懈的奋斗,就无法成就生命的意义,只有每一个选择都以大我的境界来指引自己,才能有希望成为一个“活得明白的人”,才能度过一个不平凡而且有意义的人生!
王辰:《大学》这部电影展现了清华人的生活状态,从学生到老师,从新生代到老一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风貌,其中既有快节奏的课堂,也有慢节奏的生活,但他们身上闪耀着的都是清华作为一所大学能带给他们的东西,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
黄文静:在《大学》这部影片开始放映时,我首先注意到他的英文翻译是The Great Learning。钟灵毓秀,地灵人杰,是谓大学。大学之大,不在于规模或人数,而在于求学之深与广。四位代表性的清华人,即使已经走在别人梦寐以求的道路上,他们也还是有着不同的烦恼和困扰,也仍然在坚持着不懈的追求和探索。影片结束,但他们的精彩仍在续写,从中我感悟到,大学是理想永远年轻的地方,定要爱惜光阴,孜孜求学,求高深之造诣。
芮月浩:《大学》记录了清华大学四个人的追求和选择,他们都站在了自己人生的路口,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和奉献的精神。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身居高龄但依然坚持在三尺讲台上,为把自己的知识和精神传承给下一代。中国像她们这样无私奉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有她们,中国才能日益强大。她们的追求和行动促进了祖国的发展。
陆晨昕:人往往会感慨自己的无能,但更多需要的其实是反思,而我和他们最大的差距还是在于内心,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接下来要做的还是精神的富有,多思考,多行动,希望能在精神层面和他们接近。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当代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正如清华校训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我们要一直努力下去,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去完成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