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2023年

上海交通大学郭相龙副教授受邀来我校做 “核学讲坛” 学术报告

时间:2023-04-14作者:来源: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点击:332


    2023年4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郭相龙副教授应邀来我校,作题为“下一代海洋动力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关键设备材料服役失效行为及寿命预测模型研究”的“核学讲坛””学术报告。IINT课题组20余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核学讲坛”学术报告会。



    郭相龙副教授的研究方向包括压水堆核结构及包壳材料的腐蚀相关行为(均匀腐蚀,应力腐蚀及微动磨损腐蚀)研究;事故容错材料的3D打印制备及应力腐蚀性能研究;压水堆及沸水堆水化学;第四代先进反应堆(超临界水冷堆,铅铋冷却堆,超临界二氧化碳冷却堆)包壳材料的研发及腐蚀相关性能研究等。本次报告,郭相龙副教授向课题组师生介绍了一种在核能领域中的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冷却工质——超临界二氧化碳,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核反应堆效率、降低反应堆建造成本。然而高温高压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极为苛刻(材料会发生瘸蚀,蠕变及应力腐蚀等),这给设备材料的安全服役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郭相龙副教授本次报告介绍了其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下关键设备材料服役失效行为及寿命预测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有两方面,一是系统地研究了腐蚀化学-力学蠕变复合作用下,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失效的规律和机制,建立了材料在这一苛刻环境下的寿命预测模型;二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工程试验,验证反应堆中代表性的薄壁管材的工程失效行为规律,为下一代核动力反应堆的选材和设计建造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



    本次“核学讲坛”学术报告大大拓展了课题组师生的知识面,激发了课题组师生对超临界二氧化碳工质下关键设备材料服役失效行为及寿命预测模型的了解兴趣。报告后课题组核能材料、核能工程方向师生与郭相龙副教授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讨论,进一步探讨了报告相关内容。“核学讲坛”由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于2013年6月创办成立,是营造学术氛围、加强科研交流的重要举措,旨在邀请国内外核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以促进本中心的学术发展进步。


报告人简介:

郭相龙副教授,中核集团“菁英计划”、上海市“浦江学者”以及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004-2008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金属材料与工程专业,2008-2013年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3-2019年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任助理研究员;2019-2020年就职于瑞士保罗谢尔研究所(PSI),任研究员(scientist)。2020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近年来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防科技工业核动力技术创新中心基金,装备预研重点实验室基金,国防科工局重点实验室稳定支持计划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累计发表高水平SCI期刊30余篇。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宁校区材料楼407室

E-mail:iint@nuaa.edu.cn
Tel/Fax:(+86) 025-52112908-804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科学与技术系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9

核技术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
联系方式